学校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地方,不论是培养者还是被培养者都是人,因此,学校要发展,核心是人,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直接体现,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根本遵循。坚持“育人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作为新型教育模式,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给学生当“保姆”,一味无原则的“宠溺”学生。 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简单谈一下如何坚持“育人以学生为本”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首先,要牢固树立几个意识,找准定位: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意识。学生的主体性要获得尊重。教育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加速其成熟过程,缩短其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期,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
2、爱学生、爱学校、爱工作的意识。学生的价值要得以实现。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承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其人格尊严,构建其创造价值、发展价值的平台,并肯定其存在的价值;
3、“管理”和“教育”相结合的意识,育是灵魂,管是手段。在学生对待学习的事情上要严肃严谨,以制度管理,同时更要加强教育引导,为学生解疑答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锻炼,使得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掘,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维护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
4、树立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形成个人与院系、与学校荣辱与共的集体观念。在大局面前,学校利益、院系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学校发展好了,个人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其次,我们不得不正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普遍面临的一些的困难:
1、生源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其中也有素质较高的学生,但普通缺乏持久的自我约束力和控制力;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人际交往、思想情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极不平衡;
3、辅导员的主体地位凸显不够,各部门事务性工作冗杂,辅导员主要开展思政教育的范围和深度不够,疲于应付,难以深入研究分析和研究学生工作,难以提升专业技能;
鉴于以上困难,对于具体工作开展,提出具体工作方法的几点思考: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多同兄弟院系、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借鉴;
2、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院系内部各支部间开展争先评优,激励党员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做好思政教育引领;
3、加大标杆学生和榜样学生的宣传,优秀学生比例远远不够,典型发挥的余温也不够持久,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型树立标杆学生持续坚持每周或者每两周一次给我们自己的学生开展交流,类似“先锋引领”,可以给他们做好每次的人物名片,放在院系优秀学子集锦里面,打破专业壁垒,打开人际交往圈等,也可以同步支持后续就业招生,榜样等;
4、建立健全校友管理制度,申请部分经费,作为学院优秀校友荣誉墙,建立宣传栏,激发学弟学妹看齐等,建立校园软文化,激发学生以学校为荣的自豪感;
5、一个好的大学,良好的学风是一切的关键,切实推荐“校---院---班----舎---人”五级学风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严抓课堂、做好课堂内外联动机制;抓好班委团队管理建设,树班风,促学风,打造拼搏进取,团结互助的和谐班集体;指导学生职业规划,做好大学“四步走”;结合学生特点,挖掘学生潜力,实施“8+1+1”工程;走入宿舍,捕捉细节,深入学生内心,开展“体验式情境教育法”,成为良师益友;守住教育初心,坚持做好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6、全院系整体谋篇布局,集中全员力量打造重点学科,创造专业优势品牌,凸显专业优势,并以此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发展。
最后,要勇于跳出自己本职工作的小圈子,努力做到有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形成教育合力的观念,迎评促建,建立多维度的教育培养服务网络,横向上: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共性工作上的互通有无,避免重复,提高效率;纵向上:构建学生培养“辅导员+班主任(专任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专业导师(行业大佬,共享真实的专业前沿动态)”全程服务体系。关注关心,重视每一名学生的全程动态发展,努力践行“育人以学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