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论灼见  /  正文

07

24

2020

赵娟:关于产教融合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深化的思考

作者:赵娟  摄影:   编辑:洪斐   审核:  浏览:  时间:2020-07-24

DATE:2020-07-24

目前,我国金融业已经进入到了混业经营的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相互交叉渗透。因此,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始从单一业务向全能型业务转变。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的迅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越来越青睐具有金融学与计算机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金融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完整的金融知识体系,而且还要有能力将金融与科技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适应现在金融机构对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的新要求。但是,目前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金融业的快速变化,出现了金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实施产教融合。

金融系一直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了完备的金融大数据和虚拟仿真交易实验室,构建“互联网+实习就业”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与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建设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实习实训平台;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扩展合作办学的内容与形式,并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更新、专业教材建设、以及科研与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老师们也积极申报教育部各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但产教融合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无论对于金融企业还是金融高校,产教融合是需要建立在双方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但对于金融企业来说,考虑到行业安全性保密性的特点,培训成本与学生安全等因素,对于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并不高。有些产教融合项目开展的合作局限于营销类岗位,学生还无法体验学习深层次的金融工作和整个金融领域工作流程。有些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会被高校聘为兼职教授,但是他们很少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很难参与具体课程内容的设置和更新。其次在考核机制上,老师的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还是以纵向课题为主要,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最后,高校需要花费很多资金建设校内模拟实训基地,但是在设备和软件的更新上可能并不及时,与当前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脱节。

因此我们需要在金融人才培养上进一步深化创新产教融合的路径,加强与金融企业的深度融合。金融专业应该依据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市场设专业,按照具体岗位要求设计实践教学,积极寻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才能培养出符合金融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时,应该让金融高校专业教师和金融业内专家共同参与,适当提高实践内容所占总教学比重,并且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实现跨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尽量做到企业和高校双赢。比如可以让金融企业依托金融专业的教学资源和实验室进行企业内部培训、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金融系为企业推荐行业需求的优秀毕业生资源。

金融系还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金融机构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到实践中去,接受企业内部培训并且可以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这种方式更有利于金融高校的长期发展。或者尝试“双导师制”,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金融行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比如当前结合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由教师和金融企业人士组成双导师,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