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中层干部学习研讨班上,提出了学校未来发展“从强基固本向质量提高战略转变”。为实现学校新阶段新目标,推动高质量新发展,从2023年下半年起,由校领导带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分组赴省内3所、省外8所典型同类高校现场考察交流,学习和借鉴国内一流民办高校在各项建设、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12月份,学校领导受邀赴港参加2023年度一丹奖颁奖典礼系列活动,期间到香港和澳门两地四校访问交流,就师生访学交流、学生攻读硕士项目等充分商谈,为我校在港澳地区进一步开拓了合作交流渠道。寒假期间,学校领导和创办人 一丹先生一起专程赴京向教育部主管民办教育的部领导和司局负责人进行了专题汇报,寻求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支持。以上工作为我校2024年召开第二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入研讨未来高质量发展路径,打下坚实基础。
一、为什么要开展第二次的教育思想大讨论?
这是由高等教育的国情和校情决定的。
(一)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一是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高等教育和科技的高质量发展作支持。
二是国际国内局势发生变化,中央提出经济发展“双循环”格局,“双循环”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我国的经济领域,还深刻影响各行各业,对高等教育更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尚不适应“双循环”的要求,包括布局结构、区域结构及学科专业结构均不尽合理,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当前与我校联系紧密的是学科专业结构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类专业由于高校在扩招过程中大量设置,趋同性强,就业压力大。国家希望高校加大理工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各类资源向理工科倾斜。我们在研究中获悉,一些发达国家的工科比例一般不超20%,而我国已达30%,工科专业的结构已需要调整,特别是与房地产相关的专业,需求量将大量减少。但我国现阶段必须重视工科,尤其是大力发展信息工程类专业,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三是高校的内在改革发展动力不足。如我校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遇到的困难较大,按国家的要求增加理工科专业的难度较大。
四是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难度加大。我国学生和学者到发达国家选择学科专业及合作领域受限,对外招收国际学生也面临困难,去年我校留学生计划尚未招满,各有关高校留学生招生大幅减少。
五是AI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ChatGPT及Sora对很多专业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产生深远影响。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不少专业的就业岗位会被机器替代。信息时代的数字化技术发展比我们预想的要快,对教育的影响比我们预想的要深,这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良好的机遇,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学校发展的新阶段新目标要求树立新的观念
一是从强基固本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变需要树立新的观念。合格评估通过后,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的重点目标有两项,一是建设受人尊敬、具有特色的一流民办大学;二是为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创造条件。
二是办高水平一流民办大学需要树立新的观念。何谓“一流”民办大学?排名在前10%以内。因为一流大学在本科院校占比约10%。首先应进入,然后向前列发展。我们考察一流民办大学,就是要找出我校与“一流”的差距。一流民办大学需要七个“一流”做支撑:
一流的教师队伍:博士教师占比达25%以上
一流的人才培养能力: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先进的质量控制体系
一流的办学条件:具有培养硕士的条件
一流的校园育人文化:环境氛围、尊重人才、尊重创新
一流的管理服务:一流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
一流的教学科研成果
一流的资金投入
三是为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创造条件需要树立新的观念。申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要有哪些基本条件和要求呢:已列入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教师(自有)博士占比25%以上,艺体类别不低于5%;拟开展的硕士生教育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必须是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学科;对本科教育有较高要求,现有本科生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良好,近5年内一般应获得多项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奖励、精品课程、卓越计划和通过专业论证,已制定学科完整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能按方案开出高水平的硕士课程;科研基地、平台建设要适应硕士教育需要,承担的项目较多,特别是省部级和国家级项目较多,人均到账科研经费理工科不少于4万,人文社科不少于1万,有多项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励;具有支撑硕士生教育的实验室、基地,拥有充足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图书文献资料;生均收入不低于3万元;学术交流活跃;有研究生管理及奖励体系;学校近5年内无重大学术不端行为,这说明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学术风气要求更严格。
二、面对发展新阶段新目标,我们要树立和强化哪些观念
思想观念转变是改革发展的先导,没有思想观念的共识,很多改革和建设工作难以推进。
(一)要树立人才强校的观念,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最根本最重要的建设,必须持续发力,列为每年的重点工作,常抓不懈,方可有所建树。人才及教师队伍建设要树立新的观念。一是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高。一方面各学院要以积极的态度精准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势特色学科专业要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引进作为重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让大家树立更高的要求,既要做好教学工作,又要提高科研工作能力。二是从个体培养到注重团队建设。要发挥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作用,引领团队形成稳定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提升团队成员的研究兴趣,实现团队科研积累和可持续发展。三是从注重学历到更注重梯队建设,形成以老带新、后继有人的人才建设格局。四是从为我所有到重为我所用。要积极引进相关的学者和学术团队,不求全职,但要发挥其培养骨干教师、产出有我校知识产权成果的作用。要积极响应国家的银龄计划,引入身体健康、学术造诣深的公办高校退休教师,为我校新的发展目标服务。
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优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利用社会人才。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氛围,优化用人环境,完善用人机制。对人才要充分尊重、主动服务、大力支持,及时解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急难愁”问题。着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创新用人机制,激发人才活力。让人才在创一流、为争取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方面多做贡献。这就要完善考核机制和职称晋升机制。对认定为人才岗位的教师,对科研项目多、科研成果产出多的教师,要少安排教学任务,少安排与其工作目标任务不相关的工作,对他的科研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以人才建设为重点,围绕人才鼓励形成创新团队,支持建设创新平台。
(二)要树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的观念,力争有2~3个学科形成亮点和突破,具备申报硕士点的条件
优势特色学科要有内在的积极性,主动作为。围绕申硕目标,建强队伍,建强平台,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发展任务,提高教学科研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学校将加大支持力度,解决学科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学科建设要突出重点,不能平均发力。只有重点突破,才能带动学校整体上水平。只有部分学科具备申硕的基础和条件,其他学科未来才有可能成为硕士点,学校才能整体上水平。
(三)要树立数字教育的观念,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学科专业
加强数字化的学习研究。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大学教育带来的挑战,充分认识数字化技术对大学教育的挑战。只有学习它、研究它,才能运用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武装提升我们的传统专业,才能熟练使用数字化、智能化工具,才能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才能为个人的工作、学习和学校事业发展赋能。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去年2月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题作主旨报告时强调,传统产业正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对数字化人才需求激增,高校应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内涵建设、专业数字化改造等过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适应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积极增设相关新专业,改造传统专业。我校各学科专业都要主动研究与信息技术可能的融合点,积极用现代信息技术武装学科专业,初期可以引入相关的课程和讲座,激发师生的学习研究兴趣,提高师生的运用能力。
(四)要树立科研兴校的观念
学校是学术机构,在同类高校没有一流的学术贡献就不能成为一流的民办大学。而科学研究是学术的源泉,没有一流的科学研究,也不会有一流的学术贡献,也难有较高水平的社会服务贡献。因此,必须加大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加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社会服务贡献在学院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中的权重。突出科研业绩在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岗位晋升中的权重,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对科研贡献突出的教师可破格晋升职称。做好科研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点抓住9个关键词:人才、团队、学科、平台、项目、经费、成果、贡献、氛围。
总之,围绕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学校科研工作,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积极完善制度环境,强化管理服务意识,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拓宽科研项目渠道,健全科研激励机制,提高科研的考核比重,促进科研经费和科研产出不断提高。
(五)要树立特色树校的观念,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加强新兴特色学科建设
我们学校的新兴特色学科就是信息工程,这既与腾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社会需求较大的学科专业。目前的基础还不强,但我们要增强信心,首先信工学院要增强信心,主动研究思考学科建设问题,主动提出困难和问题,主动提出需要支持的方向和要求。
(六)要树立开放荣校的观念
开放办学是现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们要拥抱多元文化、促进国际交流、鼓励创新思维,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紧密的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和知识交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以提升学校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一是坚持开放性,对新思想、新技术持开放态度,鼓励师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二是加强创新与合作,积极与企业、研究机构、国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合作项目、学术交流等方式,促进知识和技能的交流。三是不断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鼓励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推进专业与课程国际化建设,拓宽师生国际视野,增强学校国际竞争力。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公共讲座、文化活动等方式,将学校的资源和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七)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创新“五育”并举的理念与实践
以德育人应将德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将德育融入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以智育人要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我校的财经政法类专业深度融合,提升运用AI等新技术和实践创新能力。以体育人要强化“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教会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学会锻炼的方法和技能。以美育人要让每位学生培养一门艺术爱好,培养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和美的素养。以劳育人就是要通过劳动过程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自我服务的能力。现在不少学生毕业后生活自理能力差,吃饭靠点外卖,吃出不少毛病来。
(八)要树立大学需要经营的观念,坚持勤俭办学
大学需要经营,人财物的投入都应有成效,无效的投入要问责。英国的华威大学办学历史不长,办学40年就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其秘诀就在于善于经营,注重经费管理,把钱花在人才建设上。厉行节约、勤俭办学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要力争用较少的投入产出较大的效益。我们现在有一些浪费现象,办公纸张浪费,校内交流材料有的还用彩色,封面用铜版纸,空调开着,门窗也开着。校内的活动,也请外面来做大的广告牌,动辄几千元,太浪费了,应整顿规范。
(九)要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
没有一流的管理就办不出一流的民办大学。管理是服务,管理的重点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办学资源效益。管理干部要充满责任意识,具备职业素养。管理是一门科学,必须按规律办事,公正可信,高效优质。管理干部要树立民主观念,积极营造民主氛围,营造讨论文化,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智慧,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我们的决策更科学,执行更有力,办学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十)要树立追求一流的观念
成就一所大学首先要营造崇高的校园精神,成就一位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尚的价值追求,成就一位学生首先要使其明确人生目标。一流民办大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没有统一的模式,必须走自己的路,办出自己的特色。但一流民办大学有一个基本要求:政府放心,社会支持,业界认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
学校要办成一流,每个单位的工作要追求一流,每位教职员工的工作要追求一流。在一流学校建设过程中,要使不断追求更好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要让“崇尚一流、追求更好、拒绝平庸、超越自我”成为每个武院人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只能甘居平庸,充满抱怨。
全校各单位都要围绕新阶段的新目标履职尽责,创造条件,超额完成相应任务,如:申报硕士点要求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25%以上,人事处要会同各学院完成这项任务。各学院情况不同,具有优势特色学科的学院博士占比要远超25%,因为公共基础课、艺传、体育的教师达到25%很难。教务处不仅要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还要在省级国家级成果奖方面会同各学院作出贡献。科研处在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条件的创建中,任务最重,首先人均科研经费从今年起不能少于1万元,省部级国家级科研项目、相关成果都要有所建树。后勤、财务、图书馆都要为一流的办学条件作出贡献。后勤提出服务育人、数字后勤的理念,让后勤提档升级。组织部、学工战线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一流,没有一流的党建,也办不好一流的民办大学。宣传部要为营造一流的育人氛围、人才稳定环境作出贡献。所以,围绕一流民办大学和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的奋斗目标,要建设重担大家挑、每个单位有任务、人人身上有指标。
三、做好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学校成立教育思想大讨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办公室由综合组、秘书组、宣传组三个工作组构成。综合组由学校办公室牵头,主要负责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保障。秘书组由教务处牵头,主要负责教育思想大讨论工作方案的编制、学习材料的整理、相关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开展、主题讨论的总结以及成果物化相关工作。宣传组由党委宣传部牵头,主要开展氛围营造、网站、微信等平台搭建、活动宣传报道等。各学院(部)和职能部门、教辅机构紧密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各单位由主要负责人牵头并制定教育思想大讨论方案。
(二)提高认识,全员参与
各单位在学校方案下发后,结合本单位的实际进行再动员。全校师生要充分认识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对学校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三)充分准备,互动交流
鼓励全校师生、管理干部积极参与各项论坛、研讨会,倡导开放式讨论和深度对话,形成广泛的共识。
(四)围绕主题,务求实效
要围绕主题,把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过程变为应对挑战、谋划对策、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过程。
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办一种文化,教育思想大讨论有利于形成独具武汉学院特色的办学氛围和文化。第一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明确了系列办学定位,在系列办学理念上形成共识,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为顺利通过合格评估奠定了思想基础。希望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围绕学校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和强化系列观念,进一步认清发展方向,形成发展共识,明确发展任务和责任,为学校新阶段的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