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非常高兴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心得。这里稍微说明一下,可能不需要两小时,应该至多一个小时够了。我交流的题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三全育人”理念》
4月19日,学校召开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部署会,正式启动了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校长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动员报告,这个动员报告既有宏观的办学思想,也有微观的一些思考和考虑,希望大家进一步学习,进一步领会,把思想统一到动员报告上来。
我们所说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其中统一的一个方向就是校长的动员报告。教育思想大讨论是今年非常重要工作之一,尽管受到疫情影响,给教育思想大讨论这样需要交流讨论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但是各个部门以及教学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特别是教务部门负责人,克服了重重困难积极推动。目前教育思想大讨论正有序的推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和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和实践。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决定了学校的办学实践和方式,决定了学校育人方式、教风学风乃至精神和文化,也决定了一个学校工作着力点,并最终体现为一个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这次开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目的就在于厘清办学治校、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一些理念,进一步丰富、明确学校十余年办学过程中提出的或者逐步形成的一些观念内涵。比如说应用型,我们学校的应用型内涵是什么?怎么样实现?这样一些问题。是为了要从深层次上、从思想上解决办学治校根本问题。在解决思想问题、明确内涵甚至一定程度上理清操作措施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进而更加有效地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大家知道,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是有层次的,是系统的。既有处于深层、抽象、普遍的一些观念思想,可以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像哈佛大学的“与真理为友”、麻省理工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清华大学的“行胜于言”等;除了这些抽象的普遍观念之外,也有和学校的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特殊观念和思想;既有办学治校方向性的思想,也有一些操作性的观念,比如说我们今天讲的“三全育人”;既有宏观性的理念和思想,实际上也有中观和微观的思想;因此说一个学校教育思想实际上是思想系统,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思想观念构成的一个系统,一定涉及到学校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也一定与每一个师生特别是教师密切相关,绝不仅仅是领导,更不仅仅只是董事会和校领导的事情,而是全校师生员工的事情。因此,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校董事会、校党政特别是陈一丹董事长、李忠云校长都高度重视,希望全体师生特别是教职工都能够主动学习思考,学习思考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积极参与教育思想大讨论,在学校形成一个大学习、大研究、大讨论的生动局面,推动思想大解放,形成思想大共识,达到精神大提振。
为什么说还要一个精神提振呢?因为达成了共识,还要提振精神。不能说我们最后讨论来讨论去是学校没希望了,那这个就是问题了。所以说我们讨论要增强发展的信心,要有精神大提振。为我们高质量顺利通过评估奠定基础,为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和精神基础。
今天讲的主题是“三全育人”,校长在动员报告中指出要树立三全育人理念。下面是一点学习和思考,作为教育思想大讨论参与者与大家分享,敬请批评指正。
主要讲四个方面。
一、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多次参加与教育有关的会议,比如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主持召开思政教师座谈会等。思政教师座谈会,这里还要专门提一下,实际上是去年3月18号召开的,是在“两代会”结束的第二天,总书记出国访问前一天召开的,可见他对这个工作的重视。习总书记从一个党的领袖、国家领袖的角度,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站在新世纪新阶段全球治理发展的高度,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对涉及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指示,形成了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这其中我个人理解非常突出的就是关于“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
下面重点结合“三全育人”谈一谈学习体会。主要体会有四点。
1.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依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是核心,通过人才培养来带动其他工作。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更是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使命这五个方面,权重是同等的吗?总书记的回答非常明确:高效的核心工作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立德树人。这是高校工作本原的回归,也是高校初心使命的回归,实际上也是常识的回归。对于当时高等教育的一些乱象可以说是一记“棒喝”,也顺应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什么这样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一些教育家和研究组织就提出美国教育的危机,其中1998年卡耐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就发表了《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之后,美国研究型大学实际上也就开始回归本科教育,回归育人。为什么说又是回归常识?试想一下,对于一所高校而言,还有什么比人才培养更重要?如果不以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任务,那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还叫高校吗?
既然总书记提出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那育什么“德”树什么“人”呢?也就是总书记说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办学方向问题。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又指出,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所以我们现在谈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根本任务在哪里?总书记这里说的很清楚,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说就是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些论述中不难理解,人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所以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就是一个学校的根本问题。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通俗讲也就是培养能够听党话跟党走又有本事的人,这不仅事关党的千秋伟业,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事关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去年以来香港的“暴乱”,大家看的都很清楚。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高校在立德树人上面出了问题,即在培养人才方面出了问题,那就是最大的问题。
2.“立德树人”之基在于思想政治工作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中国自古就是这样,育人是本质。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学校立德育人的关键在于什么?在于思想政治工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立德树人之基在于思想政治工作。习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提出“立德树人”之基在于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又是什么?我们还是先看总书记是怎么说的。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师德。我理解这段话,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或者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包含通常所说的思想政治方面,比如说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还应包括像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以及个人品德教育等,还应当包含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等。当然,传统文化教育包含着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实际上,思想政治工作或者说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学生的政治品格、社会道德、个人品德以及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总书记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通常讲的“大思政”、“大德育”。
3.思想政治工作之要在于“三全育人”
这是第二点的递进。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里强调“三全育人”,并与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联系起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里,进一步强化细化了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论断。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里首次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到“三全育人”上来。
大家清楚,高校只是育人的一个阶段,没有也不可能完成“育人”的全部任务。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我的理解这两段话,就是“大‘三全育人’”观。
这样,“三全育人”可以作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宏观实质是指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中观和微观是指学校教育,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这里所讲的“三全育人”主要是指大学教育这一段。
4.“三全育人”之魂在于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前面提到过“三全育人”实质上就是大思政、大德育,包含了政治思想、社会公德、个人品德、身心健康、法治意识等许多方面,但是贯穿其中的红线或者说统领德育之魂,在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关键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强调这一点,有了“政治方向”之魂,也有利于纠正高校教育中存在的“精致利己主义”教育倾向,纠正教育中缺乏“家国情怀”,而富于“精致利己”的“实用”之风。
因此,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关键在于“三全育人”,育人核心在于育“德”,“育德”之魂在于政治方向。
二、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各项要求需要纠正的几个误区
要全面、准确落实三全育人各项措施和要求,有几个误区需要纠正。
第一、“三全育人”只是学工系统的事情。三全育人学工系统确实承担着重要职责,但绝对不只是学工系统的事情,更不只是从事学生工作辅导员的事情。总书记说的已经很清楚,从国家层面上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从学校来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及各个方面都有责任。因此,教学管理服务都要育人。学校的所有教职工甚至包含物业管理人员,学校的各单位、各部门都有育人的责任。这才是对全员育人的正确理解。
第二,“三全育人”只是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事。学校各级党组织确实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使命。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确实应该发挥核心作用,做好教育、组织、协调与引导工作。从上面引述的总书记论述中,从学生的成长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来看,如果说三全育人只是学校党组织的事那肯定是有问题的。“三全育人”应当是学校各部门、各学院的协同,特别是教育教学部门。总书记指出,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说各个部门特别是教育教学部门更加重要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
第三,“三全育人”是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思政课的育人作用。但这不能片面地理解为“三全育人”就是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不能理解为就是讲马列。 “育”在《说文解字》中解为“养子使做善也”。“学而时习之”,“学”是指学“做人”的道理,“习”指实践、践习“如何做人”。 “三全育人”的“育”就是育“德”,育“做人”。也就是前面说的“大德育”“大思政”。当然,“三全育人”也不能理解为就是“灌输”或“说教”。
第四、“三全育人”就是搞活动或者项目。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提出了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十大育人体系”指的是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是一个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是“三全育人”的具体化。推进三全育人,特别是从一开始,需要有活动甚至也需要有一些项目的支撑,但是从根本上讲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学校长期的一个办学习惯,形成一个协同育人的机制,而不是仅仅只是搞搞活动或者搞搞项目。
下面讲一讲贯彻落实“三全育人”需要确立的观念。
三、落实“三全育人”需要确立的观念
1. 人人育人
“学为世范,行为人师”。专任教师的育人职责自不待言。管理服务人员,包括后勤管理服务人员都要确立育人观念,比如我们常常说的,高校食堂是政治食堂应当就是这个意思。学校每个人的一言一行在学生面前都是育人,每一个管理、服务行为对于学生都是一个示范。各部门、单位在安排工作时要重视和强调“育人”工作。与此同时,这样一种观念和要求,也有利于提升部门工作能力与形象。
2. 时时育人
这是就育人的全过程而言。我想这点不难理解。但这里强调一点,既然是“时时育人”,那一定要前后一致、逻辑上一贯、对己和对人要求一致,不能对自己是一套对学生是一套。要课内和课外一致、线上线下一致、工作时间内和工作时间外一致起来。
3. 事事育人
事事育人主要是从全方位的角度,也就是说在学校里面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考虑育人效果,挖掘育人元素。
4. 处处育人。
处处是从空间上讲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要考虑育人。
综合起来就是“人人、时时、事事、处处”育人。这四个观念,在每一位教职员工中牢固确立了,学校包括育人在内的所有工作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面貌。
四、贯彻落实“三全育人”重点工作
结合学校实际,以下几个方面应是重点工作。
1. 学工思政
学生工作主要三大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事务管理、素质拓展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就我们学校而言,学生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教育,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任务,也是思政工作的筑魂工程。学生的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决定了他的格局。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就能够走多远。一个学生格局越大,眼界就越高,就会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2. 课程思政
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政课,另一个是其他课程也就是思政课之外的所有课程。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课需要改进创新,要进一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特点。华中科技大学的“深度中国”、武汉大学的“马上见”是思政课改革的成功尝试。
除了思政课之外,其他课程也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要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根据学科和专业课程特点,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比如法学课对于法治精神的教育、工科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等等。关于课程思政建设,国家和省都有政策,用好这方面政策可以推动专业课程建设。教师能够通过知识的传授来育人,我觉得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中国传统上讲“经师易得,人师难遇”。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既做“经师”,又做“人师”。
2. 管理服务思政
前面已经说过,管理、服务的每一个行为就是示范、育人。当然,学生社团也要加强,学生社团可以起到优秀学生来引导不那么优秀学生的作用,也就是同辈教育。学生不是被更优秀的学生引导,就会被不那么优秀或者是差的学生引导。
3. 文化思政
文化思政当然既包含了自然环境,也包含了人文环境;既有软件也有硬件。学校的校训、校徽、校歌、校旗、办学思想、学校精神,都是育人的载体或要素。要讲好“故事”,如果不讲好故事,仅仅作为一个标识,是很难起到育人作用的。
文化活动,比如说像讲座、论坛、晚会都是育人。网络、校报、校刊、广播台也是重要的育人载体,当然还有很多。文化育人,线上线下要统筹起来,课内课外要协调起来,软件硬件要统一起来,校风教风学风要一致起来,形成一个合力,文化思政就可以达到春风化雨,润无声。
毛泽东曾经指出,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教书实际上是载体,育人才是目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了改变学生的思想和思想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养成学习、研究问题的习惯。可以设想,当“三全育人”真正取得实效,我们会惊奇发现,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将不仅更加自律、更加能够自我管理,学习、研究也会巍然成风,学校的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
好,今天就说这么多。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